郑州创建全国“慈善城市”之路

2017-04-19

大河之滨,黄帝故里,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滋养下,一直都崇尚和践行着“仁爱为本 广行善举”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郑州慈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专业化的慈善组织遍地开花,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四级基层慈善组织网络”的帮助、品牌慈善项目惠及百姓并带动市民主动参与。慈心善举,以点点爱心之火,在郑州已形成燎原之势。郑州慈善募集善款的数额,从一年几百万“飞跃”到逾1.72亿元;郑州连续两次荣膺慈善七星级城市;在前不久发布的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行榜上,郑州的志愿服务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受到国内广泛关注;阿里公益刚发布的“天天正能量”大数据中,郑州更是位居全国正能量城市之首……爱心之城、志愿者之城、慈善之城,已逐渐成为郑州一张张闪亮的新名片。

 

回望我市近年来走过的全国“慈善城市”创建之路,正是通过不断拓宽慈善领域,提高慈善项目效能,建强慈善文化阵地,创新慈善工作,多策并举推动全民慈善,促进了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蓬勃发展,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推动全市全社会持续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郑州全国“慈善城市”的创建之路,正润物细无声般不断丰富着这座美丽之城的内涵和特质,铸造了城市的新公益、新理念和新风尚。

 

吹响“总号角” 创建全国慈善城市,郑州发起爱心总动员

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天:2014年11月18日。这一天,郑州慈善人高瞻远瞩地提出创建全国“慈善城市”行动的新目标,让慈善造福社会和人民,让慈善成为郑州独特的名片。

当天上午,郑州市创建全国慈善城市推进会在荥阳市召开。会上,我市正式发出创建全国慈善城市的总动员: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切实增强创建全国慈善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瞄准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国慈善城市创建工作;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全国慈善城市工作落到实处。

此次会议,标志着郑州正式吹响了全国慈善城市创建的总号角。

郑州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郑州全国慈善城市创建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全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2016年,我市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推动全市慈善事业转型升级,拓展慈善事业发展空间和活力,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向着创建全国慈善城市的目标迈进。

此后, 郑州慈善之城创建步伐进一步加快。郑州慈善总会依托慈善城市创建加大力度,着力推动郑州慈善事业取得新发展和新跨越。

2017年,时值慈善法颁布一周年之际,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的全国创建“慈善之城”经验交流会在广州召开。郑州慈善总会受邀参会并进行“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工作经验分享,郑州市全国慈善之城创建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与肯定。与会的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郑州发起并参与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开创先河,将为慈善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力塑慈善品牌 打造精品慈善项目,百万困难群体受益

2015年11月,郑州市民政局、郑州慈善总会、郑州晚报社联合郑州韦可特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衣暖人心——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公益慈善项目”,在郑州市各个小区、农民工工地、高校、道路闲置位置布满形式多样的废旧衣物回收箱和“爱心之窗”领取箱。经过近两年的项目运行,截至目前,衣物回收箱已投入1100余个,接受社会各界爱心市民捐赠废旧衣物近600吨,通过各种方式帮扶、救助活动40余场,救助贫困群体15万余人次。

像这样的品牌慈善项目,在我市还有很多。

从2011年起,每年年末岁尾,总有这样一个慈善盛会令人期待——郑州慈善总会慈善项目发布会:2011年发布实施20个慈善项目,2012年实施26个慈善项目,2013年实施38个慈善项目,2014年30个慈善项目,2015年33个慈善项目,2016年35个慈善项目,2017年39个慈善项目……

这些从社会各界征集而来的精品慈善项目,涉及助医、助学、助困、助残、安老、青少年心理援助、困境儿童帮扶、慈善文化建设等方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予以关注,郑州慈善总会年均投入善款约2000万元,共惠及困难群体百万人次以上。

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如今这些精品项目正在成为我市普及慈善文化、扩大慈善影响的一个个有效载体,同时,我市还勇于在慈善项目实施中“试水”,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贫困精神病患者、流浪未成年人等实施的很多精品慈善项目填补了国内救助项目的空白,进行了慈善领域的新探索和尝试,在创建全国慈善城市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个好的精品项目所收到的成效,绝不仅仅是募集了多少资金,或者使多少困难人群获得救助,更重要的是,点亮了人民的心灵,激发了人们的爱心,使成千上万的人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甚至一个项目能感动一座城市,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郑州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万民表示,将为打造更多精品慈善项目而努力。

 

建设四级基层慈善网络 县区联动爱心全覆盖,困难群众足不出可享救助

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如何让慈善真正走进市民生活?郑州慈善总会进行了有力探索和实践。

2014年7月22日,在郑州首届慈善报告会上,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正式做出工作部署:我市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切实加强慈善基层网络建设,建成市、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四级慈善网络,更好地开展慈善事业。

为进一步推动慈善基层网络建设,实现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救助,全市各县(市)、区积极行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将推动慈善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各县(市)区慈善组织专门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慈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方案,明确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工作职责、捐赠救助服务程序,要求达到“七有”建设标准,即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档案、有活动、有资金,提出具体操作办法和要求,确保慈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服务于民。

2015年8月26日上午,郑州慈善总会再次举行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推进会,对四级基层慈善网络工作再部署、再动员,要求建设一个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形成上下联动、接力救助的慈善大格局,努力做到小灾小难救助不出村,群众心里有依靠,带动更多人加入到邻里互助行列,有效形成上下衔接、左右相连、覆盖城乡、联络各行业的慈善工作网络格局,要努力把基层慈善机构打造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慈善组织、老百姓心上的慈善组织、老百姓自己的慈善组织”。

爱心“动员令”一经发出,各县区慈善总会就立即行动,实现了爱心大联动。

2015年6月11日上午,由郑州慈善总会、登封市慈善总会联合发起的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慈善工作站成立,这也是我市首家村级慈善工作站。该慈善工作站旨在造福乡亲,动员更多的爱心企业家、爱心单位加入慈善队伍,在袁桥村开展慈善救助工作、公益慈善活动等内容。

2015年8月27日,“中牟县黄店镇段村慈善工作站揭牌仪式”活动举行,郑州慈善总会为段村捐赠善款15万元,中牟慈善总会、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黄店镇政府分别向段村捐赠善款5万元,用于建立段村慈善助困基金,开创中牟县村级网络慈善基金建设先河。

二七区慈善总会充分发掘社会力量,大力营造“温暖二七”建设浓厚氛围,将慈善活动实现了全覆盖——创建全市首个慈善小学即人和路小学,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在各乡(镇)、街道成立18个慈善工作站,在社区设立159个慈善联络站。

荥阳慈善总会通过开展全民慈善行动,进一步健全慈善组织,把慈善工作站延伸到村里……

好气势必然形成好形势。如今,我市四级基层慈善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大部分县(市)区已全部建立乡镇、社区慈善工作联络站。已经建成的慈善组织网络都在良好运行中,动员基层市民参与到慈善中,参与到郑州全国慈善城市的创建中,共同为大爱郑州奉献力量。

 

开创志愿服务联合体 慈善公益指数全国第一,向慈善志愿者致敬

慈善志愿者,一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他们是不为任何物质报酬,为改善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绿城人——郑州慈善志愿者。

回望走过的郑州慈善志愿服务之路,硕果累累。近年来,郑州慈善历经多年发展,现已建立“医疗、环保、助残、助学、助老、抗癌”等各个领域的专业慈善服务队伍2000余支,注册慈善志愿者达百万人。这些专业的志愿者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自己特殊的技能,不计报酬地服务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不久前公布的中国慈善联合会发起的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中,郑州志愿服务以全国排名第一的成绩,记录了郑州慈善志愿者们最真实的感动。

在郑州的志愿服务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历经多年发展,郑州已建立“助童、助残、助学、助老、助医、心理援助”等各个领域的服务队伍,仅在助童一个领域,就设立针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蓝手杖家长俱乐部服务队、针对脑瘫儿童的第二起跑线志愿服务队、针对听障儿童的爱的分贝志愿服务队、针对盲童的音乐之光志愿团队、留守儿童的小水滴志愿团队、为青少年保护工作成立的花儿朵朵开志愿服务队,专业的康复支持、细分化的志愿服务让爱心播撒得更加精准。

为了修好最靠近家门口100米慈善路,从2013年开始,郑州慈善总会率先在市区内开展志愿服务网点建设工作 ,从最初的26家到现在的152家慈善志愿者工作站成立,城区内大部分社区都建立了爱心工作站。热心社区公益的居民是这支队伍的主体,他们最了解辖区的情况,最熟悉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小型活动自主开展,大的救助上报解决,“接地气、做实事、暖人心”。同时,郑州总会在市属各县(市)区建立慈善志愿服务站点3000个,和团市委、总工会、文明办、老龄委等志愿者服务网点有机结合联网。

多年实践中,郑州慈善总会还着重打造了一批组织能力强、实施效果好,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服务品牌,一个服务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的志愿服务联合体在我市已现雏形。

5年来,由郑州市区内各高校3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服务团队,每年暑假到全市各大养老机构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把炎炎夏日变成了众多老年人翘首期盼的开心假日,广受社会好评。

在郑州慈善总会的引导、培育和支撑下,郑州的志愿组织已有2000多支,每年开展的慈善活动近万场,参与志愿服务人次过亿。“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故事、陇海大院、王宽家的故事,都曾感动全国。每年的慈善志愿者盛会、“慈善嘉年华”、“慈善一小时”等盛大活动,更彰显这座城市所蕴藏的爱心力量。庞大的志愿者基础直接带动了“人人可慈善”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也使得郑州慈善城市的创建工作有了更为强大的群众基础。

 

聚焦郑州慈善日 爱满绿城,大爱绿城爆发洪荒之力

自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郑州慈善日”起的那一天,每年的10月16日,对于郑州来讲,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这一天,已经成为大爱绿城的慈善节日。

时间回到了2016年10月13日上午11时许,郑州市青少年宫内,2016“郑州慈善日”活动仪式暨第三届郑州慈善风云榜颁奖典礼温暖启动现场,当爱心代表接连登台举牌参与慈善捐赠后,大屏幕上的捐款总额最后定格,募集善款超过1.72亿元。郑州慈善再次爆发洪荒之力,使慈善募捐善款再创新高。

从10年前每年募集善款的几百万元,到2016年慈善日活动当天爱心爆棚冲破1.72亿元……我市慈善募集善款数额飞快增长的数字背后,是郑州市慈善之城创建之路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郑州慈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类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以“慈善日”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宽慈善领域,提高慈善项目效能,建强慈善文化阵地,多策并举推动全民慈善,促进了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201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规范慈善活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和各级慈善机构,都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组织领导,积极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一个人能够传递爱心、参与慈善,让慈善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姚待献表示,以郑州慈善日活动为载体,希望促进我市慈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慈善新理念,营造浓厚的慈善宣传氛围,让捐赠者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全市民生福祉改善、社会和谐贡献来自慈善公益的力量。

 

打造“互联网+慈善”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开启新的“善时代”

从现场捐款到银行转账,再到动动手指就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捐款——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郑州慈善总会创新募捐方式,开启了“慈善+互联网”的新时代。

从“不知道善款去哪儿了”,到“通过自己开设的 爱心筹 网络众筹项目点对点捐款”,郑州慈善总会与媒体合作搭建公益平台,让慈善工作在阳光下光明运作。

2015年11月,救助无肛女孩利霞,短短10天,线上线下捐款超过10万元;剪纸女孩婉君,不到10天,全国各地爱心人士共为其一家捐款40多万元;在郑州治病的驻马店白血病少年赵帅豪,郑州慈善总会为其开通网上募捐渠道后,一周募集善款超过7万元……众多网络众筹的爱心接力,彰显了“互联网+慈善”的爱心力量。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慈善工作也与时俱进,我们按照慈善+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改变人们接触和参与慈善的方式,开启新的 善时代 。”姚待献说。

2017年4月14日下午,郑州慈善总会、郑州晚报举行“郑能量”——“爱心筹”慈善公益项目正式上线仪式,这也意味着,郑州慈善总会在探索开展“互联网+慈善”的工作中又迈出坚实一步,借助和郑州晚报共同合作、发起我市首个“爱心筹”网络众筹慈善项目,将进一步加大我市慈善宣传和资金募集力度,市民只需通过手机进行简单操作就能奉献爱心。

姚待献会长对“爱心筹”慈善公益项目上线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是我市在“互联网+慈善”领域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希望通过“互联网+慈善+主流新闻媒体”的合作方式,实现强强联合,进一步放大慈善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通过主流媒体全矩阵宣传、慈善公益组织参与监督、爱心资金社会监管等严谨的全项目流程,大力宣扬慈善理念,募集爱心善款,真正实现“手指一点”就可以为困难群体奉献爱心,“天天做慈善”、“慈善就在你身边”的公益目标。

“人人慈善为人人”,姚待献表示,将通过多措并举,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引领国内、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慈善之城”。

郑州创建全国“慈善城市”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要捐款我要求助
官方微信